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8年第五号)-手机版亚博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8年第五号)-手机版亚博

日期:2018-12-02 作者:金安人大  来源:区人大办  阅读次数:字体:[] [] []

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

119日上午,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会期半天,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荟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报告及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的调研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和区政府“十三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

最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军在讲话中要求:一要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短板,二要认真落实基层卫生队伍政策,三要认真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共有26人出席会议。区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胡卫东,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张士银,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赵杰,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办事机构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区政府办、发改委等单位负责同志,部分区人大代表及部分乡镇(街)人大(工委)负责同志应邀列席了会议。

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玉军

今天常委会提出很多意见建议,希望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纳,推动相关工作有效落实。围绕本次常委会议题和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几点要求:

一、要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短板

农村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运营困难较大,需要研究解决;改水改厕不够到位,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较多;环境卫生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差距很大,农村教育的布局规划要重新思考、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有长远稳固的政策出台、养老服务体系要有具体规划建设目标。常委会审议提出的意见建议,请区政府高度重视,相关单位认真思考,拿出切实可行解决办法。

二、要认真落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

要在三年时间内解决村医缺额问题,实现村卫生室一室两医及以上;公立医院聘用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要尽快解决。

三、要认真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

调整指标有必要,鉴于国家政策调整,对相关指标必须进行调整,增加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宣传工作要有反映,区级宣传平台要通过声音和图像等反映规划纲要实施的成果;工作结合要紧密,尤其是重大项目计划的安排实施要充分体现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不能脱节;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要善于总结、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推动规划纲要的实施,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

金安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区扶贫办主任   李正发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脱贫攻坚以来,我区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任务,超前谋划,全力以赴,严格标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68个,贫困人口3.15万户8.39万人,贫困发生率12.36%2014年以来,累计减贫1924957805人(2017年脱贫593416800人),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22580982人,其中未脱贫人口109582317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38%2018年,计划减贫省下达任务14681人,摘掉省级贫困县帽子,预计到2018年末贫困发生率降至1.2%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两个统揽”,聚焦聚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贫困县退出统揽脱攻坚,科学谋划,总体部署,尽锐出战一是所有力量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围绕目标任务,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各级各部门工作重心、精锐力量聚焦脱贫攻坚。二是所有工作聚焦聚力脱贫攻坚。树立鲜明导向,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区、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各级干部不讲条件坚决落实攻坚责任。三是所有资源聚焦聚力脱贫攻坚。2014年以来,全区脱贫攻坚共投入38.13亿元,精准实施产业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保障扶贫等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坚持摘帽为先,高位推动。区四个班子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带领区扶贫办深入乡村调研指导,组织“十大工程”“八大领域”责任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先后赴岳西县、谯城区、怀远县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几上几下反复讨论、会商研究,出台了《金安区贫困县退出工作方案》《金安区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谋划部署贫困县退出工作。进一步加强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向38个重点非贫困村增派区驻村工作队,调整部分区直单位包村帮扶46个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目前,全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308个村实现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开展“脱贫攻坚帮扶日”活动,每月6日、16日、26日为帮扶干部“脱贫攻坚帮扶日”,围绕宣传扶贫政策、开展信息核查、商讨帮扶措施、做好思想引导、凝聚群众共识五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入户走访帮扶。

(三)坚持固本强基,夯实基础。以强化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区领导广泛召开乡村座谈会,深入联系帮扶村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基础工作的意见》,突出“六个强化”,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抽调第六批选派干部精干力量成立专项督察组,开展整村解剖整改工作。在全区开展创建脱贫攻坚基础工作示范村活动,印发《金安区脱贫攻坚村级工作指南》,指导乡镇打造一批脱贫攻坚基础工作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四)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为抓手,以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专项治理为重点,以省、市督查巡查发现问题为主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大调研”、“三清”行动(清家庭状况、清家底收入、清帮扶措施)、“大排查”专项行动、精准核查月、贫困县高质量退出自查自验等工作,主动从主观找原因找差距,举一反三排查问题,逐条逐项建立台账,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对症、对标整改。

(五)坚持质量第一,自查提升。围绕脱贫攻坚“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对标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今年10月份开始,组织开展贫困县高质量退出自查自验工作。一是强化投入保障。区向各乡镇街派驻20个自查自验工作组,由联系乡镇的区级领导担任组长,区、乡两级抽调3071名干部,集中时间、人力、精力,排查整改。二是强化对标排查。对照“两率一度”提升、到户项目落实、“双基”到村项目实施三个方面,以乡镇街和区派驻工作组为“块”,以“十大工程”“八大领域”牵头和责任单位为“条”,区乡村三级联动,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自查工作,村村过、户户验、人人核,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三是强化整改验收。建立自查自验“一天一反馈、三天一会商、一周一调度”推进机制,形成日报清单、统计清单、会商清单。成立整改推进组和督查指导组,对发现问题派单销号,以大排查大整改倒逼基础再夯实、政策再落实、帮扶再精准、认可度再提升。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两率一度”优化提升。一是提升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实现“零漏评”。坚持“应纳尽纳”“返贫即入”,实行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常态化管理,以“五户三偏”对象作为重点,建立“一户一档”。开展入户大排查和定期跟踪回访,及时将符合现行贫困标准的农户和返贫的脱贫户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实现“零漏评”。2018年动态调整新识别人口49168人,清退识别不精准217610人。二是提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实现“零错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促进持续稳定增收,让脱贫成果群众认可、脱贫户认账,实现“零错退”。三是提升群众认可度,确保经得起检验。全面推进精准帮扶,落实“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突出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群众拥有获得感。

(二)“两业”增收稳定脱贫。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和“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2017年以来共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16亿元,累计奖扶达3.6万户。实施电商扶贫巩固提升示范带动,积极打造3个电商特色镇、5个电商示范村、10个电商示范服务站。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160万元,惠及贫困户13706户。2018年新建光伏电站145个,全区村级光伏电站达268个,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全覆盖。实施68个出列贫困村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工程,实现贫困村特色种养扶贫示范基地全覆盖。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动贫困户参与特色旅游商品发展,2015年以来,全区近百家涉旅企业带动89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10万亩特色农产品“金安脆桃”种植入选安徽省“农业产业扶贫经典范例”,“九十里山水画廊铺就脱贫致富康庄大道”入选安徽省旅游扶贫经典范例。二是积极拓宽就业扶贫渠道。全区共建设就业扶贫基地43家,就业扶贫车间27个,就业扶贫驿站14所,有效推动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鼓励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贫困户发展,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全区817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动1.9万户贫困群众发展。注重短期受益向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脱贫转变,全区308个行政村平均每村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发设置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达到10个以上。

(三)“双基”建设补齐短板。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4以来,全区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达17.18亿元,累计建设公路里程2085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4年以来共投入3.81亿元,实现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2017年以来,共投入5350万元完成全区141个电网台区改造。投入3400万元对全区9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投入2235万元维修建设村级卫生室289个,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投入1680万元建设村级文化广场118个。围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投入4.16亿元,开展“清洁乡村·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做到“五改五净”,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34.7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于201512月以高分通过国家验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0429人,完成目标任务(5300人)196.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1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27%,完成省定指标;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7‰,均低于国家和省定指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5.1张,其中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为30.2%,生活不能自理集中供养率达到50.1%,达到国家和省定指标;完成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867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02套,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公共图书馆流通35万人次,文化馆服务89万人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4.52万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9.6%,完成省定指标。

(四)“三大保障”惠及民生。一是探索建立大病医疗补充补偿机制,在落实好健康脱贫“351”“180”政策的同时,出台金安区“2579”补充医疗保障政策,多途径提高综合医保保障水平,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7年以来享受“351”政策16071人次,累计补偿金额1290.92万元;享受“180”政策47873人次,累计补偿金额511.76万元;享受补充医保“2579”政策360人次,累计补偿金额207万元。二是实施教育扶贫提标扩面,做到教育资助“全覆盖、最高档、无遗漏、及时兑、可叠加、全记录”。2014年以来,共发放学生资助9367万元,惠及学生12.3万人次,累计发放学生生源地贷款55374095万元。三是强力推进消除危房行动,对农村住房情况开展全面摸排鉴定,建立农户住房档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应改尽改。2017年以来,“消危”行动共投入4324万元,新建或维修房屋5887户。

(五)“智志双扶”激发动力。转变帮扶工作思路,创新帮扶工作方法,围绕注重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注重构建长效稳定脱贫机制、注重产业就业脱贫带动、注重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注重科技文化扶贫、注重营造向上向善社会氛围,探索建立抓党建促脱贫“党员联帮户”机制,开展 “三联三帮”活动,全区12451名农村党员参加“三联三帮”活动,与13870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帮助4438户贫困户“拔了穷根”。目前,根据六安市委要求,将活动拓展为“四联四帮”,并在全市推开。开展“扶贫与家风共建”“好婆婆好媳妇”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201897日,中办调研组专程对我区扶贫与扶志扶智情况进行调研并给予肯定。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紧盯贫困县退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少数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农村人居环境需改善等问题,采取超常举措,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工作标杆,加大力度,聚力攻坚,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摘帽年度战役。

一是加大整改力度,确保自查自验不走过场。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好贫困县退出自查自验“大排查大整改”,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强化跟踪问效,真查真改,不走过场。

二是加快工作推进,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推进冬季攻势,扎实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认真排查,规范程序,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和项目的调度推进和过程管控,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扎实做好党政领导班子目标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工作,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加强责任落实,确保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坚持高位推动,乡镇街和区直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压实区乡村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认真对照贫困县高质量退出标准和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全力以赴。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  桑朝发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就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分别调研走访了蚌埠怀远县和我区部分乡镇。

一、我区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部署安排,集中优势、集聚资源、集结力量,强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贫困人口状况发生巨大变化。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3.15万户、8.39万人减少为1.09万户、2.31万人(今年还将有1.46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2.23%下降至3.38%2017年,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全区将摘掉“贫困县(区)”的帽子。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三年来,全区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多亿元,新建农村道路1000多公里,19个乡镇300个村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17个乡镇和100多个村兴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建立了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农村教育、卫生、通讯、电力等公共服务设施均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工作更加完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一大批乡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能力水平得到锻炼提高。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年在省考评中位列前茅。

二、外地经验做法

怀远县与金安一样,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今年8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该县摘去贫困县的“帽子”,他们在摘帽过程中积累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并强力推动。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有效落实精准建档立卡、市场主体带动、万人就业、“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构建“三有”模式等一系列扶贫措施。并对政策落实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扶贫工作各项措施开花结果。

二是多措并举解决重难点问题。针对40个重点帮扶村,有效整合资金、资源、政策,实行一村一策,有针对的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如:怀远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的路子,围绕安全、环境、发展三大核心的问题,通过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加大本级配套,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解决资金和土地指标“瓶颈”问题;结合“三大革命”对环境进行改造,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帮助贫困人口发展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了蓄洪区脱贫攻坚难题。

三是扎实推进“十大工程”。怀远县共实施各类到户产业项目5423个,17460户贫困户通过129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园区及扶贫基地带动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获得了增收。其中2018年开工22个项目,共投入29.8亿元用于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

四是加强项目论证和筹备。建立扶贫项目库,充分考虑到镇(乡)村谋划项目的局限性,以县直主管部门全程参与和镇(乡)村自行谋划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保证了项目的合理性,提高了项目质量。2018-2020年度县扶贫项目库,合计有项目9294个。

五是抓好摘帽后续帮扶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摘帽成果,怀远县坚持责任不变、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变。持续推进摘帽后的产业振兴提升、基础设施投入、特困人员供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发力,全面提升脱贫人口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引导力度不够。镇、村两级对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宣传不够,导致部分群众对脱贫攻坚不了解、不理解,满意度不高。对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引导也不深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工作欠缺,导致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知晓率不高,脱贫主动性不够。

二是农村“三大革命”任重道远。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只覆盖中心集镇和部分重点项目区,大部分中心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乡镇已建、在建的污水处理厂面临经营运转难题,可能因为运营资金无法保证而变成摆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少数地方供水线路长,有供水不稳定现象;部分乡镇过去建的水厂与新建的水厂存在管理、运营方面矛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距离“五改五净”还有差距,改厕工作面不大,改水改厕任务艰巨。

三是产业扶贫存在政策障碍。农业保险实施难度大,难以全覆盖,保险公司考虑市场风险,不愿给部分农业产品投保;金融小额贷款银行限制过多、过严,致使部分需要发展资金的贫困户贷不到款。少数偏远地方光伏入户难。

四是部分扶贫资金投入效益不高。部分产业奖补项目前期缺乏科学论证,项目品质不高,有的项目不可持续发展,有的项目出现资金浪费,效益不高。

五是村级“双基”工作不平衡。近年来,对重点贫困村和部分“双基”薄弱村投入大,提升快;但过去相对“较好”的村现在变成相对“较差”的村,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出现新的不平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全力完成摘帽任务。接受脱贫攻坚摘帽验收是今冬明春全区的主要工作。为此,区委区政府已作了全面部署,建议应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夯基础补短板、抓重点攻难点,把工作做实,做到心中有底。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坚决杜绝侥幸心理。二要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硬指标。政策要落实到位,“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用水、危房改造、养老医疗等政策要做到全覆盖。近期区自查验收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差补缺,逐个化解完善。三要注重群众的满意度。要切实解决好一般群众、非贫困户由于对扶贫政策不理解存在的攀比、失衡心理,要加大脱贫攻坚巨大成效和各项普惠政策的宣传。四要重视村容户容的改善。着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切实推进“五改五净”。      

(二)谋划好摘帽后的巩固提升工作。今年如期完成摘帽任务后。要把巩固提升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早谋划、早安排。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光伏发电、小额信贷、医保、教育、产业奖补等政策尽可能延长,确保贫困户不因政策变化而返贫。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扶持机制。二要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持续强化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等基础建设,巩固脱贫基础。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打好“三大革命”,建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运转管理的长效机制。三要持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强化贫困人口的教育保障能力,健全入托、入园、入学和养老体系;完善提高村镇医疗水平;建设和完善文化阵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优化乡风民俗,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和民主政治建设。四要重视产业、就业帮扶工作。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是维持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和致富的主要途径。持续开展“四带一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的帮带作用。促进贫困家庭人口就业,以就业带脱贫。五要强化兜底保障工作。对无生产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口,符合财政兜底保障的人群要应兜尽兜,并建立保障标准逐步提升的长效机制。六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实现农村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关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报告

区卫计委主任  王昌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区政府坚持把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全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重要工作来抓,加快推进人才强卫建设,全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基层网底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现将我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417个。其中,区级二甲综合公立医院1所,二甲专科妇幼保健院1所,中医神志专科病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各一所,中心卫生院6个,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院办院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291个,设置床位1825张。2017年,门(急)诊人次达289万人次,出院病人8.1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8万人,承担了13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核定编制数1419个(市四院280人、保健院220人、区疾控中心41人、区卫生监督所34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7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827人),实际在岗人员2607人,其中:在编在岗1354人,聘用人员660人,一体化管理村医560人,后勤社会化服务人员33人。在岗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2352人,占比90.2%,行管工勤人员255人,占比9.8%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974人,注册护士714人,药剂、医技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30人,乡村医生337人。全科医生176人。职称情况:正高6人,副高66人,中级499人,助理级976人,员级394人,技工(普工)106人,中高级职称占比27.8%年龄结构:30岁以下的624人,占比24%45岁以上991人,占比38%绩效情况:全区在岗在编人员平均年工资收入8.8万元,其中核定工资外奖励收入3.46万元,与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持平。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人员补充,壮大卫生人才队伍。为全面提升区内医疗机构专业技术水平,及时缓解人员紧缺的矛盾,每年通过公开招考、定向培养、自主招聘等方式,为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新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百名,不断充实卫生人才队伍。同时,针对编制不足问题,2018年,区政府为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新增了编制周转池130名。

(二)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医务人员能力提升途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与省、市“三甲”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手把手进行“传、帮、带”。同时,利用省民生工程,建立统一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和使用制度,规范全科医师科室设置、执业注册、职称晋升等管理,加强护理、基层公共卫生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培养全科医生50名、短缺医疗人才50名、外出进修100名,并对乡村医生每年集中培训一次,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三)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人才队伍管理。为稳定全区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队伍,我区实施人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区卫生事业单位用人管理的通知》、《关于严禁全区卫生事业单位自聘用人的通知》和《全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录用编制人员的管理规定》等文件,从制度机制上保证人才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健全完善人才数据信息库,提升人才信息现代化管理水平,及时采集、更新各类人才信息,各种人才信息规范、齐全、可靠,为选才用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推进学科建设,集聚高端技术人才。加强学科建设,立足自身,合理配备骨干力量,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区妇幼保健院先后从市级医院引进妇科、影像科专家,市四院先后与广州、上海等知名三甲医院合作,引入眼科、脑外科等专家来担任学科带头人。同时,我区突破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瓶颈,区政府按照两所区级医院现有在编人员2倍人数重新核定中、高级职称名额,进一步畅通了区级医院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渠道,并以“皖西名医”、“骨干医生”、“首席医生”等项目,加强专业技术骨干培养,建设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

(五)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整体活力。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优绩优酬的原则,各医疗机构均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有力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鼓励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到基层医院坐诊,帮扶医务人员参与下级单位绩效分配,充分调动帮扶专家积极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为全面提升村医待遇,20174月起,我区开展了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对村医实行“六制管理”,解决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障,村医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该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作为“样本”在全市推广。

(六)加强作风建设,铸就医者仁心精神。根据我区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金安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实施方案》和《医德医风考评实施细则》,严格医务人员服务规范,引导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同时以创建“平安医院”载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推行医疗责任保险,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严厉打击伤医等违法行为。

三、存在问题

我区医疗卫生单位存在“既缺人手更缺人才”的现状,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整体不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力量整体不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区区域内城市医疗资源相对较强,但农村医疗人力资源相对薄弱,特别村卫生室人手严重不足,每千人口不足1人,补充困难,出现了“空白村医”现象。另外,受基层职称晋升职数限制,我区基层在全市唯一的1名正高资格、6名副高资格聘用一直未落实,还有近10名具备资格人员不得参加高级评审。

二是专业人才队伍力量不强。由于我区区级公立医院地处六安市主城区,区域内有两家市级三甲医院,人才的软环境建设不够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不足以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来我区长期工作。其次,现有人才引进方式传统、单一,通过校园招聘会及网络招聘很难引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我区没有中医综合医院,中医药人才也严重短缺。

三是聘用人员养老保障未落实。201758日,市政府会议纪要解决了市级公立医院所有聘用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我区两家区级公立医院现有聘用人员654人,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未落实。

四是基层卫生人才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困难,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人员招聘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新招录的各类卫生人员辞职和放弃招录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五是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基础薄弱。多年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人员一直得不到补充,外单位借调人员“人随编走”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服务功能的发挥严重受限,人员管理不顺,对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非常不利。

六是财政保障压力大,待遇不高。医改后,区政府不断加强投入,因财力水平有限,区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占可用财力10%,财政保障压力大。与周边县区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政策要求尚缺口资金近1600万元,多次受到省、市通报和调度,影响了全区综合医改考评。

四、工作打算

(一)建立人才支持政策。建立灵活的招聘机制,特殊人才特殊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要留住偏远乡镇卫生院招聘人员,就必须设法实现招聘人员的本土化。对于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可直接免试考核入编,并对其子女就近入学和购房给予支持。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二是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总体素质;三是制定宽松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在职学历教育,培养一批实用型的农村卫生人才。

(三)优化卫生人才配置。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当地农村卫生机构的规模等级和服务人口,放开基层职称晋升限制,不搞“一刀切”,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统筹使用、内部调剂,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针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严重不足、人手严重紧张的情况,可从乡镇卫生院编制进行适当调剂,通过公开遴选补充。

(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用于对医疗业务用房的新建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改善医疗卫生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营造“创才、识才、惜才、聚才”的用人环境。特别是在保证正常预算补助的同时,将聘用人员工资和养老保障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医务人员后顾之忧。

(五)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建立以区级医院为龙头的区内医共体,以市级医院为支撑的城市医联体,构筑责任风险共担、资源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在区域内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医联体的“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使病人信息及时上传到上级医院,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上级医院专家诊断,从而缓解人才紧缺现状,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六)完善绩效薪酬制度。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允许”的重要指示,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薪酬水平。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特殊性,突破受机关事业单位规范的津补贴文件限制,积极探索绩效工资多种分配形式,逐步做到“高贡献、高奖励,高技术、高待遇,高效益、高回报”。

关于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邬效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沈荟副主任带领调研组,于9月中旬就我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现场调研督查了翁墩乡卫生院、翁墩乡杨公村卫生室、张店镇中心卫生院、区妇幼保健院,并召开13家相关区直部门和卫生基层单位负责人专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计机构417家。其中,区级二甲综合公立医院1所,二甲专科妇幼保健院1所,中医神志专科病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各一所,6家中心卫生院,11家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1家村卫生室。

全区卫计机构核定编制数1419个,实际在岗人员2601人,其中:在编在岗1354人,聘用654人,一体化管理村医560人,后勤社会化服务人员3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974人,注册护士714人,药剂、医技及其它卫生技术人员330人,乡村医生337人,全科医生17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571人。基本保障了全区门诊、就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工作成效

(一)不断充实壮大卫生人员队伍。每年通过公开招考、定向培养、自主招聘等方式,新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百名。2018年,区政府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又新增编制周转池130名,及时缓解了编制不足人员紧缺的矛盾。

(二)注重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拓展医务人员能力提升途径,“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与省、市“三甲”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手把手进行“传、帮、带”。利用民生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培养全科医生50名,短缺医疗人才50名,外出进修100名。每年都开展对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并加强护理以及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轮训,不断提升医疗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学科骨干人才培养。区妇幼保健院从南京和市级医院引进妇科、影像科专家,市四院先后与广州、上海等知名三甲医院合作,引入眼科、脑外科专家前来担任学科带头人。并以“皖西名医”、“骨干医生”、“首席医生”等项目,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技术骨干培养,努力形成一支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四)完善机制激发队伍整体活力。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优绩优酬的原则,建立绩效考核分配方案,鼓励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到基层医院坐诊,帮扶医务人员参与下级单位绩效分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全域共享,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174月起,全区开展了紧密性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障,该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三、存在问题

全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的困难仍然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资源配置不均。医疗人才资源城市强农村弱。一些乡镇卫生院进人抵不上退休和外流人数,出现负增长。一些村卫生室人手严重不足,每千人口不足1人,一村一医,甚至出现了“空白村医”现象,而且村级卫生室自医改实施以来,难以补充到大中专专业人才力量。

(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由于用人环境不优,现有的人才政策不足以吸引高级专业人才来我区长期工作,导致我区中医药人才奇缺。如张店中心卫生院虽设置了中医馆,却馆空无人,边远乡镇村室医务人员只退未补或补不上已成为严峻的现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严重不足且一直得不到补充。

()队伍建设保障不力。一是我区公立医院聘用人员养老保障一直未落实。二是受基层职称晋升职数限制,基层7名副高资格以上人员只评未聘,待遇未得到落实,10名具备资格人员不能参加高级职称评审。三是受城乡差别和工作条件待遇的影响,农村偏远地区卫生人员招聘困难,新招录的各类卫生人员辞职和放弃岗位人数居高不下,人才流失和队伍不稳定依然十分严重。

四、工作建议

(一)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一是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皖政办〔201518号和皖政办〔20176号文件要求精神,落实人才支撑战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人员聘用政策机制,实现偏远乡镇卫生院招聘人员本土化。二是创新村医管理服务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一室两医或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村医队伍。

(二)确保政府投入持续增长。一是切实妥善解决已聘用人员养老保障问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今后招聘资格准入管理。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硬件投入,进一步改善工作、生活和用人环境。三是加大工作经费和公共卫生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区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水平。

(三)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一是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提高学科骨干力量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所有医务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离职培训,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区级统筹,区内调剂,优胜劣汰,高效精简,形成医疗卫生机构全区一盘棋,人才队伍既可纵向也可横向的合理流动。

关于全区重大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

区发改委主任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就我区2018年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9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较好,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年任务6.7个百分点;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7.5%,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1.8%,其中技改完成投资同比下降66.8%,较上个月提升2.5个百分点;房地产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6%

(一)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情况。1-10月份,发改途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9.8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亿元。涉及教育、卫生、保障性安居住房等各方面。争取项目中数额较大的有:南山新区安置小区配套基础设施4000万元、北三十铺安置小区配套基础设施2870万元,金安区张家店战役纪念馆1169万元、东桥镇污水处理厂1125万元等。争取项目中16个已开工建设,4个项目尚未开工,其中2018年增粮工程和长江防护林属季节性项目,另2个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前期工作。

(二)列入省、市调度项目进展情况。今年我区列入省调度项目52个,年度计划投资66亿元,1-10月份完成投资69亿元,超序时进度2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86亿元,完成率可达130%。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21个,目前已开工18个(含2个计划外开工项目),预计年底前还可开工3个项目,开工率可达100%;年度计划竣工项目9个,目前发达10万吨消失模精密铸造、中徽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等6个项目已竣工,预计年底前还可竣工3个项目。

列入市调度项目78个,年度计划投资116.6亿元,1-10月份完成投资117亿元,超序时进度1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45亿元,完成率可达125%。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32个,已开工31个(含计划外开工项目4个),预计年底前还有2个项目可开工建设,全年开工率可达103%;年度计划竣工11个项目,目前集中示范园区新城学校、清水河学校初中部建设等9个项目已竣工,剩余2个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年底前都可竣工。

(三)政府投资类项目推进情况。年初,我区共安排政府投资类项目191个,总投资1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8亿元。目前在建项目87个,43个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42个项目因各种原因取消或推迟建设。项目谋划质量不高,推进不快。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区领导联系帮扶。今年我区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和区直部门帮扶重大项目,通过联系领导和服务部门深入项目现场,进一步摸清所联系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当前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科学制定项目推进方案。各联系单位充分发挥本部门资源优势,主动作为,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诸如征地、拆迁、土地指标、融资、施工环境、办证办照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现场督查。区项目办每月深入重点项目现场进行现场督查,听取项目责任单位的情况汇报,了解项目实施进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应,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请区领导研究解决。同时利用现有无人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拍照、航拍,并制作成影像资料,直观反映我区重大项目建设现状。

(三)坚持每月调度。区项目办每月中下旬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调度,对全区重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安排进行梳理汇总,对于未完成当月计划安排的项目,及时了解项目推进中存在问题,尽早解决项目存在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推进,按时完工。

三、存在问题

(一)土地要素制约严重。土地要素仍是制约项目推进的重要因素。很多项目因没有用地指标无法开工建设,如蓝城、绿地、如龙养老等;部分项目在年中的南京大督查中,因未批先建停工,影响项目推进,如安源消防产业园、明天、应流等大项目。

(二)在建项目推进不快。今年受国土、环保督查的影响,部分在建项目年中停工,严重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如:安源消防产业园、应流航空产业园等大项目;另外明天氢能产业园因项目规划多次修改,厂房建设也随之改建,影响建设速度;龙潭河水库因缺少土地指标无法融资,近而影响项目工程建设速度。

(三)投资后劲明显不足。谋划项目数量少、体量小,科技含量、附加值不高,成为普遍现象,无论从在建项目库看,还是从备案项目数量来看,投资后劲都不足。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在库项目202个,未报金额仅40.7亿元;今年以来,区发改委共受理除政府投资外社会类投资项目备案76个,其中3个混凝土搅拌项目,11个建材类项目,项目质量不高,投资后劲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盘活用地指标。用足用活现有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政策,加快整村推进步伐,通过增减挂、购买指标等办法确保用地指标;继续坚持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通过依法收回、厂房出租等方式盘活僵尸企业、僵尸项目,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二)进一步加快开工速度。对没开工的项目,深入分析原因,列出影响项目推进的原因,逐一帮助解决,对年内可以解决问题,达到开工条件的项目,尽力帮助其解决问题,加快办理各项前期手续,落实开工条件,确保年底前能开工建设。

(三)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创建全区重大项目管理系统,通过帮扶单位现场手机上传资料,项目办终端管理项目进展情况,达到随时可打开手机app或电脑图标就能及时查看每一个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现场图片,使每一个项目的近况都一目了然。目前该系统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项目录入。

(四)认真做好明年项目谋划工作。认真研究,深度谋划,选取符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谋划上马一批对我区经济发展有牵动性、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对政府投资类项目,本着从严、从实、从紧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二次会议出席、因事请假、列席人员名单

 

一、出席人员(共26人)

  任:刘玉军

副主任:李坦军  沈 荟(女)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大成

王世斌

王自春

朱卫东

邬效丛

刘振忠

  茜(女)

李应安

吴光纯(女)

吴康文

汪庆发

宋自山

张迎年(女)

 

周世仓

赵本根

赵永坤

 

侯晓健(女)

 

桑朝发

夏礼得  

魏文炎

二、请假人员:(共4人)

副主任:马德云

  员:  (女)  鲍远志  满少华             

三、列席人员(共30人)

胡卫东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

张士银(女)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区法院副院长

卢文峰    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俊岭        区政府办副主任

林国彬        区编办主任

          区发改委主任

叶开文        区财政局副局长

          区人社局局长

吴允生        区住建局局长

王昌盛        区卫计委主任

李正发        区扶贫办主任

叶邦仕        毛坦厂镇人大主席

          淠东乡人大主席

          翁墩乡人大主席

          中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黄成兰(女)  区人大代表

林善菊(女)  区人大代表

  燕(女)  区人大代表

戚功琴(女)  区人大代表

仇兆文        区人大代表

李华芳(女)  区人大代表

  宏(女)  区人大代表

石玉勤(女)  区人大代表

桑世武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公室主任

蔡传宇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胡云业(女)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负责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