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0年第三号)-手机版亚博
金安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四次会议
7月17日上午,金安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四次会议,会期半天,会议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坦军主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士银,副主任马德云、沈荟、汪峰出席会议。
会议集中学习了集中学习了《民法典的主要制度与创新》,听取并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养殖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乡镇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事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情况的报告以及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以上报告的调研报告,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
最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士银结合会议议程提出几点意见:一要带头学习民法典,把掌握和运用民法典作为履行职责、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必备能力和本领,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实施;要带头遵守和维护民法典,自觉维护民法典权威,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群众权益、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认真落实好审议意见,常委会相关工委也要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确保调研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三是希望被任命的同志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善谋实干、廉洁自律,努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业绩。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会32人,因病因事请假4人,实际出席会议28人。区政府副区长王务兵,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方宏,区法院副院长王铮、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殷杰,区政府办、生态环境分局、经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孙岗镇、双河镇、马头镇、先生店乡、中市街道、三里桥街道人大(工委)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区人大代表以及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办事机构负责同志共36人列席了会议。
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士银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会议围绕民法典贯彻落实安排了书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带头学习民法典,把掌握和运用民法典作为履行职责、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必备能力和本领,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实施;要带头遵守和维护民法典,时时以法律规范自己,事事用法律约束自己,自觉维护民法典权威,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群众权益、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养殖业发展、乡镇工业园发展、城管综合执法、**事物管理四个方面的报告和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调研报告。围绕这四个方面的工作调研,区人大常委会下了真功夫,深入到相关单位和场所,在深入实地认真察看的基础上,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征求意见建议,共商合理对策。四个调研报告都是在主任(扩大)会议认真讨论修改后提交常委会审议的,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工作建议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区政府和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好审议意见,常委会相关工委也要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确保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
会议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希望被任命的同志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善谋实干、廉洁自律,努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业绩。
关于养殖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区畜牧水产中心主任 刘 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金安区委、区政府把养殖业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产业来抓,围绕“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保发展”的总体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提质增效,全区养殖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优的态势,生猪稳产保供、家禽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多项工作居全市前列。
一、发展现状
(一)养殖总量不断扩大。2019年,全区出栏生猪36.4万头、肉羊3.6万只、家禽1872万只、肉牛0.44万头,除生猪受非洲猪瘟影响下降9.68 %外,肉羊、家禽、肉牛较2018年分别增长2.86 %、27.45 %、1.15 %;肉类产量58780吨、禽蛋产量4260 吨、牛奶产量3350吨,较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5.11 %、0.16 %、46.8 %。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1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4万亩,年增长率150%,万亩以上乡镇3个(木厂、东桥、东河口),年产稻田虾2万吨、虾田稻6万吨,总产值5亿元。养殖业已成为推动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2019年,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325家,规模养殖占全区养殖总量55%以上,其中:生猪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26 家,规模养殖率68%;百头肉牛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5 家,规模养殖率100%;年出栏2万只以上肉鸡、鸭、鹅等家禽规模养殖场 75 家,规模养殖率80 %。全区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500余家,100亩以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324户,从业人员1.2万余人。全区2600户贫困户以畜禽水产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三)养殖布局更加优化。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规模发展、做大做强”的总体布局,初步建成生猪、牛、羊、鸡、鸭、鹅、鱼、小龙虾八大特色养殖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东桥、翁墩、木厂皖西白鹅;东桥奶牛;横塘岗、张店、施桥、孙岗、椿树生猪;东桥、张店、椿树肉鸡;双河、张店、先生店蛋禽;双河池塘养鱼等七大特色养殖示范区,稳步发展鳙鱼、鲢鱼、草鱼等传统鱼类,同步发展黄鳝、龟鳖、泥鳅、大闸蟹等特色养殖,协同发展珍珠、水蛭、白对虾等特种水产;全域推进稻虾养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2019年底,全区畜禽部级示范场2家(银源蛋鸡、天时养殖场)、省级示范场8家、市级示范场12家;创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场9个、市级水产健康养殖场4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个;市级水产良种场2个;稻渔综合种养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示范点269个;畜禽产品水产品注册商标15个;无公害认证品牌5个。
二、主要做法
(一)千方百计,着力恢复生猪生产。区政府出台《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取消15亩附属设施用地上限规定;年出栏5000头以下规模养殖场全部实行备案制;科学划定禁养区;鼓励科学养殖、增养补栏、示范带动;优先安排、支持和保障生猪生产。截至6月底,全区生猪存栏20.66万头,环比上升2.94%;能繁母猪存栏1.95万头,环比上升5.41%;生猪累计出栏17.15万头。
(二)联防联控,着力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养殖生产关键在防疫。今年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病毒双重疫情影响,全区养殖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我区压实责任、连续作战、严防死守,积极做好非洲猪瘟、h7n9禽流感、春季重大动物疫病等防控工作,确保全区养殖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落实非洲猪瘟“一级响应”。对全区1279家养猪场实行网络化管理,严格执行“一日一报”制度,实行一对一死守、一对一宣传,一对一消毒,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源;区乡联动,联防联控,组建公安、交通、畜牧水产等部门综合执法队伍,在三十铺、马头、城北设立交通检查点,实行生猪非法调运执法,强化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严格落实非洲猪瘟屠宰企业自检和官方兽医检测两项制度,加强检疫,全区共派官方兽医10人、协检员2人进驻西商屠宰场。二是抓好h7n9禽流感防控。实行家禽养殖场巡查制度,每日一巡查,每月一调度,及早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为应对新冠病毒及h7n9禽流感,今年一季度我区临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3月疫情稳定后逐步放开。三是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今年4月中旬区政府专题召开全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春防工作,并落实防疫专项经费40万元。全区共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1050万只,猪瘟33万头,猪蓝耳病33万头,口蹄疫37万头,防疫密度均为100%,已免畜禽的免疫证持有率、防疫档案建档率、牲畜耳标佩戴率均100%。
(三)重拳治污,着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按照畜禽养殖“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要求,对全区直联直报系统中218家规模养殖场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因地制宜推广生态种养结合模式,依据《金安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便堆积发酵、污水三级沉淀、沼气发酵和有机肥制作,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粪污就地消化”等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提高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1.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配套率100%。
(四)龙头带动,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示范效应。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市场,是产业化发展核心。全区突出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生猪重点扶持温氏、正邦、西商、福安华泰;肉禽重点扶持老乡鸡、东桥畜牧,奶牛重点扶持金河牧业;皖西白鹅重点扶持皖西白鹅原种场、牧鹅合作社;霍寿黑猪重点扶持九棵松;水产重点扶持焱龙龙虾、春泉农业、明全合作社等千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总投资1.6亿元的横塘岗温氏种猪场,今年2月首批猪苗出栏上市,现存栏母猪8000头,年产仔猪16万头;总投资2亿元的椿树温氏种猪场,今年4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存栏母猪1.1万头,年产仔猪20万头;总投资1亿元的孙岗温氏公司行政总部和年产24万吨饲料厂,今年5月开工建设。温氏集团在全区养殖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五)三产融合,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西商集团和新华畜牧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总投资10亿元,计划在城北工业园区建设畜类、禽类两条屠宰生产线,肉制品、小龙虾加工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达50亿元。六安市禾味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引进小龙虾加工生产线。占地8000平方米的六安市小龙虾交易市场2019年5月落户我区,今年3月开市运营,日收购小龙虾10万公斤,远销全国各地。我区积极开展小龙虾推介活动,2019年举办合肥蜀山·金安泉水小龙虾暨特色农产品推介会推荐活动;7月同步举办金安区首届小龙虾美食节和中国·金安2019首届皖西美食(泉水龙虾)文化逍夏季,日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金安小龙虾产业已经成为全区特色重点产业。2019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湖南、陕西、湖北、西班牙农业考察团纷纷来我区交流学习。
(六)政策引领,着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区政府出台支持养殖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和措施,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发展。2017-2019三年共兑现稻渔综合种养财政奖补118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小龙虾产业发展。同时,加强银企对接,金融支持政策陆续落地,对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九棵松生态农业、西商东润畜牧等2家规模养殖场给予贷款贴息67万元;2019年,落实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62万元,落实5057头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40.46万元。
(七)科技驱动,着力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深入开展技术入户、科技下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活动,畜禽品种改良、秸秆综合利用、稻渔综合种养等一批实用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引进推广环氧发酵粪污处理系统、蛋鸡传送带式自动清粪机、料罐自动饲喂器、节水式自动饮水器等新型畜牧机械。全区累计培训养殖能手5000人次,二元母猪比例达到80%,家禽规模养殖场良种率达到80%,奶牛良种率达到100%。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畜禽产品、水产品结构性相对过剩,同质化现象严重,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销售难,比如小龙虾、肉鸡等,均出现产品滞销和价格下跌,高品质产品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科技支撑作用较弱。
(二)产业要素面临新要求。一是用地难。随着土地政策收紧,规模养殖用地难,严重制约养殖增量发展。二是治污难。规模养殖场粪污排放量大,排污治污成本高,许多养殖场养殖户舍不得投入。三是用水难。春秋季养殖用水困难,影响生产,尤其是横塘岗温氏种猪场和木厂、城北等稻渔综合种养企业均深受困扰。四是融资难。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双重影响,产品销售不畅,加之今年市场猪苗价格高(10公斤的猪苗约1800元/头),养猪周转成本大幅提高,造成部分经营主体资金紧张,由于养殖业风险大,企业融资非常难。
(三)产业升级面临新任务。一是各乡镇养殖发展不平衡,全区养殖业“小、散、乱、污”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总体数量较少,辐射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规模养殖场、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低,运营管理粗放,品牌多乱杂,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四)产业安全面临新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非洲猪瘟,目前尚没有成熟的疫苗,增加了养殖的风险,生猪稳产保供任务艰巨。
(五)产业保障面临新提升。区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专业人才较少;乡镇兽医站人员匮乏,且年龄较大(多在50岁以上),虽有编制,但从事畜牧兽医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村级防疫员存在“三化”(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知识低化)问题,待遇不高,对畜禽养殖发展及疫病防控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指导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区养殖业政策优势叠加,发展基础坚实,发展环境优化,发展成效显著。养殖业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食品加工的重要支撑和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机遇,顺势而动,主动作为,强基础、扩产能、调结构、补短板,努力开创全区养殖业新局面。
(一)聚力标准规范,推进养殖业转型发展。按照“总量扩张、提档升级、突出优势、生态安全”原则,突出抓好生猪、家禽、小龙虾等产业集群,力争到2022年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80%。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省、市要求,以“一县(区)一品”全产业链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推动白鹅小镇建设和鹅产业发展,定规划、定政策、定标准、定服务,高位推进,重点扶持,全力打造,叫响做强鹅产业。
(二)聚力疫病防控,推进养殖业稳定发展。进一步抓好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只增不减、措施只强不弱。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力度,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快反应、早处理、少损失。进一步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立动物疫情防控预警、监测和应急体系,完善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三)聚力质量安全,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畜禽产品、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实行分级管理。升级改造老旧养殖场,严格管控新建养殖场,全力支持规模养殖,积极创建品牌,推进绿色发展。2020年,我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56家。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加强质量检测能力,杜绝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四)聚力龙头培育,推进养殖业融合发展。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养殖业转型发展的第一要务,扶持温氏集团、老乡鸡、六安市小龙虾交易市场、春泉农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支持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创建区域品牌,形成一批肉类、禽类、小龙虾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聚力要素保障,推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继续加大养殖业政策支持力度,为全区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大财政奖补,落实政策性保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养殖积极性。提高养殖要素保障,完善部门会商、信息共享、督察督办机制,积极破解养殖用水用地难题,提倡集约用地、节约用水、科学管理。抓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观念,改进养殖品种,防止跟风盲目养殖。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全区养殖从业人员三年培训计划,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队伍,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
关于金安区养殖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 桑朝发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六月上旬我们开展了全区养殖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有沈荟副主任带队,农工委成员、部分市、区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参加。6月2日全天走访了八家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家庭农场),深入了解情况,6月3日下午又组织召开了座谈会,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规模畜禽养殖325家,水产面积10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4万亩,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企业324家,2019年出栏生猪36.4万头,肉羊3.6万只,家禽1871.2万只,肉牛0.44万头,肉类总产量58780吨,禽蛋产业4260吨,牛奶产量3350吨,水产2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1亿元、稻虾种养总产值5亿元,全区有1.2万人从事养殖业生产。2600户贫困户以禽畜水产和稻虾种养为产业扶贫项目,实现脱贫目标。
到2019年底全区达到部级12家、省级10家、市级28家示范养殖场,稻渔综合种养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示范片269个,畜禽产业水产品注册商标15个;无公害认证品牌5个。
近年来,我区着力加快推进畜牧水产业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建设,全区畜禽水产出栏率、商品率明显提高,畜牧水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持续增收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政府重视 政策支持
区政府高度重视养殖业发展,多次会议讨论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出台有关文件,如印发《金安区养殖区域规划》、《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及支持养殖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和措施,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2、招商引资 落地见效
这几年全区在养殖方面,招商引资力度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成效明显。如温氏养猪在我区落户后,很快在横塘、椿树、孙岗建设投产,老乡鸡、西商、新华畜牧、正邦等大型企业也纷纷落户新项目,增加新投入,区乡两级招商、安商工作扎实有效。
3、生产发展与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统筹兼顾
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双重疫情压力下,坚持严格防控,网格化管理,及时做好防疫,阻断疫情传播,同时按照畜禽养殖“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对全区218家养殖场推广生态种养结合模式,粪污就地消化的循环生产模式,有效地维护了周边的健康环境。
二、存在问题
1、双重疫情影响巨大
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从去年以来,养殖业全面减产亏损,目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短期内很难恢复产能,且投资成本增大,禽苗、饲料、人工工资都在上涨。
2、规模化养殖尚未形成
全区畜禽和水产养殖遍地开花,但都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如稻虾养殖,据统计全区面积不小,但小龙虾养殖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产量价格波动大,效益不高,据养虾大户反映,今年养虾基本不赚钱,温氏养猪的公司 农户模式还没有形成。
3、要素瓶颈难以突破
养殖业发展中的用地、资金、防疫、还有基础设施的道路、用水、供电等要素难以解决,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4、政府支持资金有限
企业(大户)创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电商、线上销售刚刚起步,经纪人队伍发展滞后,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创牌力度不够,专项奖励资金较少。
三、工作建议
1、优化产业布局
进一步优化全区畜禽水产养殖业产业布局。皖西白鹅在东桥、木厂、翁墩发展,养猪在横塘岗、张店、施桥、孙岗、椿树发展,在东桥、张店、椿树发展肉鸡,在双河、张店、先生店发展禽蛋,稻虾(渔)综合种养产业覆盖全区17个乡镇 ,以木厂、东桥、东河口为重点。
2、发挥龙头作用
重点扶持温氏养猪、老乡鸡肉禽、老汤皖西白鹅、泉水龙虾、金河牧业奶牛等,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建立生猪、肉鸡、白鹅、奶牛、小龙虾五大地方特色品种,培育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全力引导培养公司 农户 市场模式,推进全区畜牧水产一体化进程。
3、改善基础设施
重点解决现有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保障,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
4、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和乡镇畜牧水产站(所)建设,逐步解决基层技术服务缺人才、缺资金问题,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提升全区畜牧水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关于金安区乡镇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区经信局局长 张纯寿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主战略,全面落实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区工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乡镇工业园区布局也日趋规范,承载力吸附力逐步增强。
一、基本情况
(一)空间布局。金安工业发展主要空间布局为“一区四园”,“一区”即金安经济开发区(包括城北现代产业园),“四园”即孙岗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先生店建材产业园、双河家具产业园、马头粮食产业园。四个乡镇产业园规划总占地约16平方公里,其中孙岗6.3平方公里、先生店1.3平方公里、双河6.8平方公里、马头2平方公里。
(二)主要指标。四个乡镇现拥有工业企业6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家(产业园内规上企业18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20%。双河镇现有工业企业26家,规上工业企业6家;孙岗镇现有工业企业11家,规上工业企业6家;先生店现有工业企业22家,规上工业企业7家;马头镇现有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5家。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预计实现年产值156亿,四个乡镇预计实现产值24亿元、占比15%。
(三)特色产业。乡镇工业园(集中区)坚持特色为先,错位发展。孙岗--先生店工业园同规划同发展,孙岗镇依托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镇优势,以星瑞“三中心”、龙兴汽车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先生店乡依托东升建材、三鑫混凝土、豪源商砼、巨龙标识、震威标识等骨干企业,主要发展建材、标识标牌产业。双河镇以承接产业转移和返乡创业为发展方向,初步形成轻纺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家具制造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家具生产产业园,增强品牌效应。马头镇围绕粮食等农副产品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层次还偏低。从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来看,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间协作程度低,龙头带动作用不强,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从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布来看,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附加值环节涉及较少,总体上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产业层次不高。
(二)创新能力较薄弱。人才瓶颈依然突出,高层次专家、尖端人才、学科带头人引进难、缺口大,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和管理人才也比较匮乏。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三)基础配套不完善。乡镇财力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特别是园区道路、电力、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还不成熟;园区公交、公租房、人才公寓、商贸金融、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
三、发展意见
(一)优化发展平台。一是科学规划,本着工业必须进园区的原则,抓好区级工业发展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乡镇工业功能区,科学制定乡镇发展大规划,从集镇建设、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并予以布局。二是夯实配套,不断完善园区道路、电力、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公交、公租房、人才公寓、医疗卫生、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向乡镇园区延伸拓展,全力支持六安港口物流园建设。三是节约增效,提升标准化厂房使用率;抓好“僵尸企业”的清理处置,盘活闲置厂房,提升土地要素利用率。
(二)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形成产业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乡镇工业园重点围绕产业承接与配套,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孙岗镇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专业园区,围绕汽车产业做好基础配套,再谋划向汽车中高端产业链延伸;先生店着力推动建材产业发展,强化标识标牌城的规范管理和经营,逐步打造出规模化、特色化,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建材产业基地;双河镇着力家具生产,拓展智能家居产业,重点围绕质量、品牌,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生产园区;马头镇依托粮食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推动粮食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二是推进联动发展,采取“联动开发”方式,整合乡镇工业园区资源,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抓好乡镇工业功能区公建配套开发力度,集聚人气。三是注重招商引资,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特色园区、开发区产业链招商,围绕要素互补、产业联动、功能匹配,实现引来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
(三)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支持乡镇发展工业的力度,园区配备专门管理服务团队,成立管理机构,高质量推动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乡镇园区建设投入,进一步解决园区基础配套的短板,土地、资金等要素逐步向乡镇园区倾斜。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制定相关优商、安商政策,力促一些优质企业落户乡镇园区,同时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柔性机制,力争破解乡镇工业园用人难的问题。
关于金安区乡镇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 骆 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为促进我区乡镇工业园区发展,5月中旬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坦军带领区人大财经(预算)工委、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区经信局等负责同志,对我区乡镇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4个乡镇,先后走访了双河家具产业园、孙岗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先生店建材产业园和马头粮食产业园,实地考察了志高机械、龙兴汽配等8家民营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乡镇工业园区经市批准保留的仅四个,布局在五个乡镇,分别是双河家具产业园、孙岗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先生店建材产业园(孙岗-先生店工业园属于同规划、同发展的一个工业园区)和马头粮食产业园。椿树镇的返乡创业园规划已批,园区尚未建设。
已建的三个乡镇工业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中:双河镇6.8平方公里、孙岗镇6.3平方公里、先生店1.3平方公里、马头镇2平方公里。三个园区,现有工业企业66家,其中规上企业24家,占全区规上企业的20%。截至2019年底,园区所在乡镇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计完成10347万元,较2015年增长了118%,仅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翻一番。双河形成了以轻纺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家具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下一步将重点打造家具产业品牌效应。孙岗形成了以星瑞、龙兴汽车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先生店依托三鑫混凝土、东升建材、震威标识等企业,大力发展建材、标识标牌产业。马头镇围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粮油储备加工物流产业。
我区乡镇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不仅促进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拉动了消费、集聚了人气,在保增长、保基层运转、保民生、稳就业、稳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力军。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乡镇工业园的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与金开区的建设举全区之力不同,乡镇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所在乡镇自身财力。近几年乡镇工业园所属乡镇财政收入虽然高速增长,但仍然基数低、规模小,属于吃饭财政,财力保障水平不高,只能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之外,靠勤俭节约的剩余财力建设园区。调研中双河镇、孙岗镇、先生店乡均反映,在区财政宽松的时候尚能向城投举借资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发展。近年来,随着区财力缺口不断增大以及化解债务风险的要求,乡镇不仅不能向城投借款,每年还要用结余的财力完成偿债任务。地方债的申报难度大,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有的乡镇土地挂牌出让金欠账多达几千万元,资金入不敷出,严重影响园区建设进度。
2、基础配套建设严重落后。
一是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落后。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因交通不便、缺乏公交线路布点造成企业用工难,甚至有钱都招不到人;因供电线路老化经常跳闸,造成铸造企业损失大;污水处理能力有限,环保投诉多等问题。
二是教育、医疗、物流、金融、娱乐等三产服务业配套严重不足,造成企业生产、职工生活不便,人才吸附力不强。无论是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企业后续发展乏力。缺乏帮办、代办等一整套规范的服务体制机制,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如有企业反映由于财务不健全,园区又缺乏纳税辅导、代账服务,企业因拿不出规范的三年资产负债报告导致融资难。
三是由于乡镇工业园区地理位置相对不便,加之园区生产、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均比较落后,导致园区很难招到好商,产业层次低规模小、龙头带动不强、创新能力弱,转型升级难。
3、土地、融资等要素严重制约发展。
一是土地制约问题突出。由于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区政府只能把有限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大型企业、招商项目。乡镇园区多为中小企业,申请用地指标难,有的入驻多年的小企业指标一直难以解决。有的签约企业建设在即,却因指标未批,迟迟无法开工。很多小规模的好项目,都因用地指标受限望而却步。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普遍困扰着企业发展。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没有土地不能建厂房,只能租赁厂房生产,而银行贷款只认固定资产等担保抵押物,不认订单、设备、专利等软实力,民间融资又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的企业反映,即使有抵押物,但因地处偏远,贷款额通常要被压低至50%。
三、几点建议
1、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满足园区建设需求。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投资导向,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过程中,政府仍然要发挥投资主导作用,针对目前乡镇财力状况,建议区政府对于有工业园区建设任务的乡镇,在债务率、偿债率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剩余财力结算返还给乡镇用于园区建设。
2、调整提升规划完善配套设施。
一是科学规划。要立足主导产业,合理布局乡镇工业功能区,科学制定好乡镇发展大规划,从集镇建设、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等方面加以综合布局。
二是完善配套。加快建立帮办、代办等一整套规范的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园区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与职能部门对接沟通,争取项目支持,不断完善园区道路、电力、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公交、公租房、商贸金融、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向乡镇园区延伸拓展,全力支持马头长淮港建设。
三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优化集镇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三产服务业配套建设,与园区工业发展形成互补。
3、加大供给破解要素瓶颈。
一是保障土地供给。增强政府土地收储能力、供给能力和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现行政策,挖掘土地潜力,继续实施整乡村土地集中整治工作,用活土地“增减掛”政策。在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的同时,盘活土地存量,切实解决占地不用、“僵尸企业”等问题。重视解决用地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过去一些未批先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后,规划、住建、消防、房管等部门依法为其办理(或补办)规划施工手续和不动产手续。
二是破解融资难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扩充区城投、工投等资金规模,撬动政银合作贷款。用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协助民营企业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立区级再担保代偿补偿机制,专注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双创主体等资金需求主体,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问题,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中小微企业。
关于金安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区城管局副局长 毛 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以“双创”工作为抓手,推进各项城市管理工作深化落实,确保城市管理各项任务全面达标。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安区城管局(金安支队)现有工作人员312名,其中:金安区城管局167人,在编人员73人;金安支队145人,在编人员91人。另有市环卫处金安管理所36人在区城管局指导下开展工作;市政工程处10人暂未下划。
区城管局行使权力事项99项,主要包括户外广告审批、临时占道审批、市容环境卫生及城镇规划相关方面的行政处罚、违建查处、城市道路占道费及挖掘费征收等。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1.健全城市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金安区城区环卫作业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金安区城市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金安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金安区“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六安市金安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考评办法》、《金安区城市管理协管员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推进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加快城管队伍融合。市城管局金安执法支队下沉我区后,采取区城管局与金安支队交叉任职和五街一乡城管大队长挂任属地政府副职方式,配齐配强城管班子队伍,实现人员统筹使用,形成工作合力。
3.构建“大城管”格局。成立了由区长任主任,区直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单位职责,加强配合联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构建起“高位协调、绩效考核、齐抓共管”的城管工作新格局。设立了孙岗、毛坦厂、木厂、三十铺、南山5个乡镇城管大队,加强乡镇文明创建和违建管控等城市管理工作。筹划了数字化城管平台,通过先进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和管理金安城区城管事部件信息,2019年城管体制改革以来办理城管事部件28488件。
(二)进一步提升城市市容环境面貌
1.加强创建宣传力度。在城区主要街道、路口、广场、高速公路大型宣传台、学校、机关单位等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宣传栏,入户发放《争创文明城 争做文明人》宣传单2万余份,扩大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面和影响力。
2.提高环境卫生水平。2020年4月1日起,金安区环卫作业正式交由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环卫服务项目包括293条道路清扫、67个无物业小区保洁、城市家具养护、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公厕及垃圾中转站运维、环卫应急保障服务和指挥环卫建设。市场化运营以来,龙马公司不断完善制度、科学管理,购置专业车辆和设备;区政府严格落实“日检查、月考核”制度,做好环卫作业监督考评,城区卫生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目前各类环卫作业车辆86台,环卫作业人员1487人。
3.加强市容市貌整治。积极做好创建工作宣传的同时,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一是加强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按照“提升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思路,对辖区农贸市场经营秩序和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划行归市、区域分明、环境整洁。二是提升背街小巷环境质量。制定《金安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责任,加强背街小巷基础设施管护及环境卫生保洁,着力营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三是加强出店经营和流动摊贩管理。在“地摊经济”实施背景下,我区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先后与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2万余份,并建立临时摊点群摊贩微信群,形成城管管理和商户自治相结合的良好局面,较好完成金安城区6000余间商铺和1000余户流动摊贩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治理。按照城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总体要求,从严审批户外广告许可申请;对线秆、树干、墙面、店前违规乱设广告进行彻底整治。2019年城管体制改革以来,共审批户外广告400余件,清理门头广告416条、条幅1996个、小广告2610个、小耳朵广告牌311个,设置公益广告44块776平方米。
(三)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秩序
1.纵深推进违建查处。扎实推进“无违建县(区)”创建活动,制定了《金安区“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城管队员常态化进行违建巡查督查,对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小区阳光房、乡村“一户多宅”等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严格查处,有效做好存量违法建设清零和新增违法建设遏制防控工作。2019年以来,在金安城区五街一乡拆除违建192户11192平方米,并于2019年第四季度在南山新区集中拆除违建546户44641.46平方米。
2.综合整治交通秩序。以整治共享单车及机动车乱停、“僵尸车”占道、渣土车抛洒、货车超限等行为为抓手,持续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城市道路停车秩序。2019年城管体制改革以来治理违规停放共享单车5918辆,拍摄机动车违停5364辆。整治渣土车辆违规乱停乱放112台、查扣渣土车辆道路抛洒61台。协助查处违规超限运输车辆30余辆。
(四)加快推进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
1.加强城管队员业务培训。大力倡导“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阳光执法”,强化执法队伍法律教育培训。提升执法队伍人员素质。
2.提升城市管理社会形象。发挥城管数字化平台监督和12319热线服务功能,进一步畅通公众有序参与、有效监督渠道;积极组织城管队员开展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双创”进社区、“爱国卫生月”卫生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20余次,加快构建起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3.加强城管队员督查考核。制定《金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市城管局金安执法支队督察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六安市金安区城管局〈金安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考核实施办法》,对城管队员礼仪着装、行政执法、担当履职等方面进行督查,进一步提升城管队伍素质。
三、存在问题
(一)城管执法机制还需理顺
1.行政执法权责方面。城管部门多是借法执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如城区环卫保洁由城管、园林、新老淠河管理处、市政、物业等部门多头管理;市城管局未完全下放户外广告审批权限,工作中市、区两级存在多头审批现象。
2.城管队伍融合方面。金安支队队员的工资、福利由市发放,考核责任由区城管局负责。但区城管局考核结果难以兑现,考核管理受到影响。
(二)城管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城管执法队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素养、纪律建设、执法能力有待提升;城市管理在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仍然缺乏,一线执法队伍执法保障略有不足。
(三)城市精细管理还需提升
城市发展中少部分不合理规划和老旧布局导致城市管理难度增大有待解决;市容秩序易反弹、私搭乱建未清零等现象仍然存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水平还需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城市管理投入。优先安置转业士官进入城管队伍,充实城管执法力量;增加城管经费、装备方面投入,保障城市管理工作需要;着力加大城管法律和知识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
(二)厘清城管执法体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明晰行政执法职能,促进城管队伍融合;充分发挥城管委作用,明确层级职责和部门职责,加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
(三)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法规政策,切实提高群众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法制意识;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将城市管理从治脏、治乱、治差转向做优、优靓、做出特色,让城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关于金安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 李应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汪峰副主任带队,于6月中旬,对我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对金水湾摊点群、老纸厂家属区、东城路摊点群集中改造和停车场建设等十几个现场进行了实地察看,同时深入到区城管局、木厂大队和城北大队详细了解城管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工作开展情况。并组织召开了由部分人大代表、区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乡镇(街)人大(工委)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对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齐抓共管稳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市容环境状况不断改善,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一)组织领导得到加强。成立了由区长任主任、区直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明确了议事规则和部门职责,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参与、街道协同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随着市级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管理职责下划,执法力量下沉到区后,区政府迅及建立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体系,健全保障机制,促进了城市管理由粗线条、低层次、低水平徘徊向注重细节,塑造精品转变。区政府先后印发了《金安区城区环卫作业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金安区城市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金安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金安区“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六安市金安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考评办法》等,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市容市貌整治成效明显。以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整治脏乱差、车辆违规停放、户外门头广告标牌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改造;安排专职人员办理事部件,完善城市管理功能体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城市品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秩序、城区内交通、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环境等持续向好。
(四)执法职能水平持续提升。一是规划管理,加强市容执法工作。设置临时摊点群,缓解摊贩占道经营问题;逐月推进违建管控排查工作,持续加大违法案件查处。二是购买服务,推进环卫市场化。全区环卫作业由区城管执法局制定管理标准、进行监督考核,提供执法保障,环卫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积极作为,全力开展“双创”工作。积极配合市、区各项重大事务活动安排,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的城市综合管理执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与群众的美好期盼相比、与我区作为全市主城区的综合发展水平相比、与“双创”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执法体制和机制不够顺畅。
一是存在一定的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如门头广告管理,2019年城管体制改革后门头广告审批权责下放至区,但实际广告审批未全部下放,导致目前存在多头审批现象,部分商铺在区级审批不合格后向市审批,或反向行之,某种程度上造成审批混乱、审批权限不明。
二是市城管执法局人员下放问题。区城管局和金安支队在人员管理、考核机制上较为混乱。市局派驻执法队员(含协管员)的工资、福利由市城管局发放,但是日常工作考核责任由区城管局负责。与工资、效能挂钩的区局考核结果难以兑现,影响考核管理。
(二)流动摊点问题成为新的执法焦点。在“地摊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与城市管理的有效契合仍需探索与实践。如何设置流动摊点,最大程度满足流动摊贩需求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思考。发挥“地摊经济”的社会效益迫切需要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具体政策。
(三)城市管理社会化参与程度不够。目前我区城市管理主要还是“政府负责、财政拿钱”的传统模式,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方式运用不够,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主人翁意识不够强,舆论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广度、深度有待拓展。
(四)执法保障和内部管理有待加强。
一是经费和装备保障不到位。在人员经费、公用支出、专项经费三个方面存在财政保障缺口。执法车辆不足、车况较差,执法记录仪等取证设备以及一些必要的执法装备也比较缺乏。
二是一线执法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根据六安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目前金安区城管队员配备缺额为312人。另按《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管理派驻执法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区政府和街道乡镇根据市城管局派驻人员数量,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备相应城管队员,城管队员缺额为31人。
三是部分街道执法大队的管理不够规范。市城管局派驻大队与部分街道的工作关系由于受到条块交叉管理和城管队伍的人财管理体制影响,没有完全理顺,街道办事处的日常城市管理职能难以按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四是执法人员人身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当前城管执法环境复杂,暴力抗法屡见不鲜,在执法人员受到侵害时,对暴力抗法行为处罚不够严格,有的甚至不了了之,影响执法队伍整体士气。
五是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聘用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仓促上岗,缺乏履职应具备的法律和专业知识,造成在执法过程中有不够规范文明的行为,有的甚至简单粗暴,容易引起群众反感;有的不注意工作方法,不善于化解矛盾,往往以硬碰硬,习惯于“以罚代管”,容易导致矛盾激化。
三、意见建议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美丽金安建设的发展定位,通盘谋划城市综合管理执法。
(一)加强工作宣传。要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城管工作真正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各级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及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精神文明道德、社会公德、法制意识的宣传教育。
(二)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新入职城管队员培训。强化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勤政廉政、日常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和队列训练等方面知识。二是着力加大法律和知识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群众满意的城管执法队伍。
(三)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建议区政府适当增加城管经费投入,增加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装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按照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要求,保障城管执法工作需要。
(四)注重规划和基础设施源头配套。综合运用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商户自治等方式,疏堵结合,有效解决占道经营、游商浮贩等诸多管理难题,有效避免停车难、停车乱等市容秩序乱象。
(五)理顺体制机制。合理调整划分管理职能范围,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完善区级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和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重点和任务,理顺条块之间,区城管委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明晰层级职责和部门职责。做好市城管改革和下放权限的过渡衔接工作。强化和发挥区主管部门、乡镇政府、街道、社区的作用。健全常态化监督考评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建立问责追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像钉钉子一样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于全区**事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邬效丛
主任、副主任、委员:
根据区人大年度工作安排,6月29日,区人大副主任沈荟带领常委会部分委员、区人大代表、区**局负责同志一行7人,深入望城街道基督教堂丰安堂、三十铺镇街道基督教堂、孙岗镇佛教寺庙昭庆寺,实地察看了解**场所布局规模、事务管理、网络组织和入教人员情况。并于30日上午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及乡镇街工作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述评
金安区是六安市**工作重点县区之一。近年来,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大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新修订公布的《**事务条例》和《安徽省**事务条例》精神,坚持维护**和睦社会和谐,平稳推进规范管理依法管理,多措并举,强化责任,努力探索符合区情和**实情管理工作的新路径,不断提升全区**事务管理法治化工作水平。**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工作基础不断夯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初步建立。**界自身建设呈现起色。突出问题整改稳妥有序。全区两个教派(佛教、基督教)近百家**场所在规划布局、建设用地、**活动、消防安全以及倡导**慈善,丰富**文化,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等方面,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先后有2处**场所(云峰寺、丰安堂)被国家**局表彰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7处场所被省**局表彰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10多处**场所被省、市表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
二、存在问题
非法**活动屡禁不止。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不仅急剧新增,禁而不绝,而且境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邪教渗透时有发生,非法**活动长期化、复杂化,已经上升为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大局的国家战略问题。
日常管理尚有薄弱环节。一是节假日,双休日监管失位。二是村、社区**协理员管理能力和手段欠缺。三是乡镇街统战委员岗位变动快,工作衔接较难,导致各地**管理工作时紧时松呈现不平衡状态。
部分场所安全隐患大。尤其是农村大部分基督教堂房屋老化,消防设施破损严重,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另外,信教群众年轻化趋势,家族式信教,老人顺带孙辈进教堂诸多现象,给管理工作带来新课题,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对待。
三、工作建议
强化教职人员管理。注重以**团体为平台,以教职人员先受教育为重点。一是不断提升**团体自身建设水平,完善制度,不断规范。二是组织教职人员接受学习培训,积极引导**慈善,丰富**文化活动,树立和激发**界人士及信教群众爱国爱教的意识和热情。
优化齐抓共管机制。区**工作督导组牵头抓总,统筹部署,落实好督查整改包保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通力协作的合力。压实基层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巩固完善“三级网络两级责任”长效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联合执法的良好局面。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区、乡专职**干部。加强基层**管理执法人员力量和资格认证。定期举办**工作培训班,实现全区**干部和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全覆盖,提高**管理队伍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着力突出矛盾重大问题的督查整改,依法管控未登记开放寺庙和私设聚会点,有效遏制**商业化行为,稳妥推进**场所标志物专项治理,始终保持**领域防渗透,反邪教工作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全区**和睦、社会稳定的发展大局。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员名单
(2020年7月17日金安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一、任命:
程先曙为金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二、免去:
刘元琇金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徐树平金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四次会议出、列席人员名单
一、出席人员(共28人)
主 任:张士银(女)
副主任:马德云 李坦军 沈 荟(女) 汪 峰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大成 |
王世斌 |
朱卫东 |
邬效丛 |
刘学军 |
刘振忠 |
江 茜(女) |
李应安 |
吴光纯(女) |
吴康文 |
李本贵 |
邵有常 |
林国彬 |
宋自山 |
陆 斌 |
周世仓 |
赵本根 |
赵永坤 |
侯晓健(女) |
骆 健 |
高 松 |
桑朝发 |
鲍远志 |
|
|
二、请假人员:(4人)
委 员:方 燕(女) 夏礼得 张迎年(女) 满少华
三、列席人员(共36人)
王务兵 区政府副区长
方 宏 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
王 铮 区法院副院长
殷 杰 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江仲贤 区政府办主任
褚 勇 区公安分局政委
肖国兴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张纯寿 区经信局局长
高乾俊 区财政局副局长
鲍远亭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李卫民 区住建局副局长
吴俊强 区农业农村局工会主任
黄定荣 区应急局局长
杨正远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毛 俊 区城管局副局长
刘小平 区**局局长
李更新 区谷带中心主任
刘 涛 区畜牧水产中心主任
吴昌军 马头镇党委书记
张 燃 孙岗镇人大主席
马少剑 双河镇人大主席
张先祥 先生店乡人大主席
张玉双 中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陈宗美 三里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宣志国 区人大代表
潘洋洋 区人大代表
孙长山 区人大代表
涂有亮 区人大代表
杜安国 区人大代表
桑世武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主任
韩自强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副主任
徐国辉 区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副主任
袁 振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姚 杰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马 苗(女) 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胡云业(女)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主任